家长培训班
当前位置:首页 > 家庭教育 > 家长培训班
我们的理念-人之间的“不同”并不是病

编辑:超级管理员 来源:本站 阅读:595 发布日期:2020-05-29 14:38:00

         引言:你感到过焦虑、不安、抑郁或者难以名状的孤独吗?你知道,你为什么会这样吗?你真的了解自己吗?--也许这些你自己未必能回答的问题,有人却能帮助你找到答案,他们就是心理咨询师。

  “我这人,长相普通,更谈不上完美,这可能会打破我的学生们对我的美好期待。”吴和鸣这样形容自己。记者对吴和鸣的专访进行了两个小时,从头至尾,他的倾听、思考、讨论、微笑远多于回答与讲述。他对人没有过多的赞扬,却让人在与他挥手道别后,如沐春风。

人们习惯将“不同”看成“病”

  记者:我们怎么判断,一个人有精神病或有心理问题?当前,社会上不少人在说,改革开放30多年来,伴随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,诸如诚信危机、金钱至上等问题越来越多地困扰着中国人的生活,甚至有人形容:中国人“病”了。您如何看待这个说法?

  吴和鸣: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,我认为中国人没有病,当然,这病指的是精神病或严重心理问题。或者说,人,本身都是正常的,这并不分中国或者外国。通常,人们习惯将“不同”看成“病”,比如,外面下着大雪,绝大部分人穿棉衣出门,如果有个人不同,穿着短袖衣服出门,人们看到后会说这人有“病”吧。实际上,仅凭不同的穿着根本不能判断一个人“有病”。这世上每个人,从出生开始都是与众不同的,没有完全相似的人,这也决定了人与人注定不同。不同才是正常的。

  记者:您如何看待您的病人或者接受您帮助的来访者?

  吴和鸣:通过心理咨询,我发现有很多所谓别人看来“有病”,甚至自己也认为自己“病了”的人,只是缺乏对自我的了解和理解。他们当中有一部分人,在我看来不仅没病,而且有天才的禀赋,但不为自己所知,更不为他人所知。例如,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必须学一样的课程,被教育成一个样子呢?如果这个孩子与众不同,是不是就有病呢?如果,这孩子像韩寒、丁俊晖取得了成功,人们眼中他们没病,如果,孩子平凡但与众不同就一定有病吗?所以,我不认为中国人有病,也不认为我的来访者都是病人。相反,我把他们当天使,他们是有能力和勇气去探索和发展自己的人。

心理咨询不是“治疗”

  记者:如果没有“病”,就不存在治疗。为什么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心理咨询解决心理问题?

  吴和鸣:心理咨询实际上不是“治疗”。可以说,做心理咨询,首先解决的是:我们如何认识自我,怎样面对“孤独”等问题。因为每个生命都是独立的。这也决定了,没人能完全理解另一个人。甚至我们自己,对自己的行为,也常常会无法理解和控制。陪伴我们找到潜意识中对我们行为造成影响的原因,更加了解真实的自己,正是心理咨询师的工作。

  记者:您是说,心理咨询师最大的作用是陪伴我们?

  吴和鸣:是的。对人类而言,孤独是无法改变和逃避的。我们能做的只有寻求理解,缓解孤独,找到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。所以,心理咨询师,没有一颗帮你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,他们只能帮助你、陪着你给自己的行为找到原因,通过分析,让我们了解自我,并决定未来的行为。

  记者:那么,普通人或心理咨询师经过培训,掌握了科学的方法之后,可以减缓自己的孤单,提升对自我的认识吗?比如您,能做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吗?

  吴和鸣:就像有句话说的,律师为自己辩护,等于给自己找了一个愚蠢的律师。对我而言,如果自己分析自己,我也将是糟糕的咨询师(笑)。心理咨询不是忏悔,也不是逃避。我们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和盲点,心理咨询师也需要相互的督导。当然,普通人学习和阅读相关精神分析的著作,通常对他们是有益的。

开始摆过地摊

  记者:在您眼中,30年来中国人对心理咨询的态度有什么变化?

  吴和鸣:现在,对我而言,是来访者排队寻求帮助。可是上世纪80年代末,我刚开始做心理咨询都找不到人。我甚至急到上街摆过摊。(笑)因为没人知道什么是精神分析,也没多少人相信精神分析真的有用。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,渐渐有人主动到心理咨询门诊寻求帮助了。到2000年之后,心理咨询在国内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的时期。截至目前,心理咨询已经受到社会民众的认可。


 

备案号:陕ICP备16016596号   版权所有:榆林心理健康网

地址:榆阳区肤施路榆阳医院南隔壁榆林心理四楼

电话:0912-8083881  0912-3648405

微信:YLXL525   后台管理